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总决赛近日在深圳市圆满落幕,来自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技术领域的36个优质项目获得本次大赛的最高奖项优胜奖。

大赛的成功举办,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可。工作在科技创新第一线的院士、年轻科学家、知名投资人及创业者等行业大咖,在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发展方面有何看法?我们来听听大伽们怎么说。

陈湘生:构建中国特色颠覆性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陈湘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广东院士联合会理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地层冻结和地铁工程专家。

陈湘生院士在中国特色颠覆性技术创新体系相关问题上提出深刻见解。他认为,中国应该依据制度优势特别是举国力量的优势,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进行战略布局、发挥集体智慧,建立起从局部突破到全面领先的基本路线,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构建更加完善的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的评价体系和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体系。同时,他进一步表示,构建中国特色颠覆性技术创新体系对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实现伟大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陈湘生院士还表示,大赛是一个国家层面设计的关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产业融合”的创新平台,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大赛的举办,能够挖掘和培育颠覆性技术和人才,有利于建立具有颠覆性特征的先进技术库,进一步推动颠覆性技术的深度孵化和产业落地,为我国颠覆性技术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樊建平:培育颠覆性技术需充分结合“政府”和“市场”

樊建平,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高性能、云计算、并行与分布式计算专家,也是曙光系列超级计算机奠基人之一。

樊建平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培育发展颠覆性技术应该考虑从“有为的政府”与“有效的市场”两部分一起发力,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把创新和创业结合起来。他表示,“有为的政府”强调政府对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政府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基础设施、研究型的大学,设立多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些机构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培育颠覆性创新技术。“有效的市场”则强调充分竞争及资源高效的流动。目前创新的任务很大一部分是由市场承担的,特别是民营企业,在颠覆性创新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此外,樊建平院士对大赛做出高度评价。他表示,大赛是激发市场活力的一个重要赛事,也是将成果与资本结合链接向市场、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平台和桥梁,大赛的举办能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樊文飞:实现颠覆性技术创新需更多原创理论和系统突破

樊文飞,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ACM会士。樊文飞院士积极参与中国科技与教育事业,为中国计算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献策献力。

樊文飞院士围绕培育颠覆性技术创新展开深度剖析。他表示,首先,颠覆性技术创新需要更多基础研究支持。基础研究是颠覆性技术创新乃至整个创新体系的关键源头,唯有取得更多原创理论和系统突破,才能掌握主动权,摆脱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的困境,从而改变产业格局、竞争格局和发展格局。其次,实现颠覆性技术创新,还需落地到实用系统。科技人员需要耐心打磨技术,专注、坚定地“十年磨一剑”,才能获得换道超车的机遇,为国家科技进步提供核心原始动力。最后,颠覆性创新的诞生和发展需要良好土壤,机制体制、产学研用、文化生态、平台载体等要形成合力,以挖掘和培育更多优质技术和人才,为我国自主创新注入源源不竭的生命力。

樊文飞院士最后对大赛进行点评,他认为大赛为创新企业和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多维的服务平台,助力挖掘和培育优质技术和人才,为颠覆性创新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才让: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意义重大,持之以恒必有大成

才让,北京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首席专家,原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才让先生表示,颠覆性技术是面向未来的技术,抓住了颠覆性技术创新就掌握了未来。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亟需高度重视颠覆性技术的发现、培育及推广应用。由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的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就是我国发展颠覆性技术的探索性实践和重要的战略部署。通过大赛,一是发现一批科学基础扎实,应用前景广阔,能在不同层面挑战现存技术与体系,改变未来的颠覆性技术项目和新技术苗子;二是培育、激励一批勇于探索、敢想敢干,有创新意识又有批评精神的新一代科技工作者;三是在全社会营造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文化背景,即容忍失败、持续求变的价值观和变革创新、永思进取的社会氛围,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良好基础。可以说这一大赛意义重大,持之以恒必有大成。

马少华:颠覆性技术创新将产生更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马少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 副教授,从事类器官与干细胞工程和计算精准医学研究。

马少华副教授通过横向比较颠覆性技术创新与传统技术创新,作出了深入浅出的回答。他表示,颠覆式技术创新的核心是底层技术创新,底层技术创新注重的是理论发现,强调借助新技术从底层到落地的贯穿式发明、检验及应用。而传统技术创新的源头是基础研究创新,基础研究创新注重的是原理应用、新方法及新制造等方面,这是两种技术创新最大的区别。此外,颠覆性技术创新虽然具有周期长、门槛高、风险大等特点,需要具有长远的、战略层面的规划和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但长远来看,可以满足增量市场需求和补足市场资本机制,并提供潜在市场附加值和制造更大且长远的社会影响力。

马少华副教授最后提出,大赛面向全国范围选拔高端创新项目,以战略规划引导战术发展,是国家层面对技术创新支持的具体实施举措之一。他认为,大赛对于地方和市场行为支持的多层次、多行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

厉伟: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国家实现“弯道超车”带来机遇

厉伟,现任深圳市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具有丰富企业管理及创业投资经验。

厉伟董事长在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意义上做出了解读。他认为,党的十九大将颠覆性技术创新写进报告,标志着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工作对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性。对于关键行业以及重点领域,颠覆性技术的出现,一方面能够迅速提升经济效能;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因为技术封锁出现“卡脖子”的局面,从而促进行业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此外,推动新一轮技术革命是国家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够为国家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带来机遇,进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升国际地位。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厉伟董事长说道,他表示大赛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国家层面肯定了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是一个发掘、遴选、培育颠覆性创新技术的国家级平台。

许晋诚:企业需对颠覆性技术创新进行思考和探索

许晋诚,帕西尼感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公司团队致力于开发接近人类皮肤性能的超灵敏触觉传感器。

许晋诚先生从企业角度出发,发表了关于颠覆式技术创新的见解。他表示,全球科技创新势力不论是在领域或纵深上,都已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在过去经济发展中,中国依靠“中国+开放市场”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而下一阶段,中国将逐步开始实现“中国+技术”的更新迭代。作为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除了勤劳苦干,企业需对颠覆性技术创新进行思考和探索,才能获得弯道超车、赢得市场的机会。此外,国家的大力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也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和发展机会。

许晋诚先生最后表示,大赛为我国高精尖科技型创业者提供了深度交流,碰撞火花的机会,是一个十分理想的交流平台。他衷心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在大赛中脱颖而出,一起加入中国颠覆式创新技术生态联盟的建设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