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精准脱贫的“大支路径”

云上巴东  2020-11-01 15:47:29
分享到:

大支坪集镇

漫步清爽大支,走过绿水青山,看扶贫干部真情帮扶,谋划蓝图闯出新路;贫困群众干劲十足,种下庄稼拥抱幸福;条条大路通村达户,栋栋新房不可胜数……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小康画卷惊艳夺目,一笔一划,一墨一彩都见证着干群齐心,奋力战“贫”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大支坪镇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战胜贫困的治本之策、拔根之举,干群一心敲响擂擂战鼓,共同创下脱贫佳绩。截止目前,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2111户6568人,贫困发生率由35.60%降为0.37%。

扶贫干部:用心用情 “闯”出致富路

水谷坝白茶苗圃基地(谭德魁 摄)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自脱贫攻坚以来,大支坪镇联合州、县各帮扶单位,坚持把“最能打仗的人”派到一线,组建15个驻村“尖刀班”。“尖刀战士”们以最坚定的信仰、最扎实的行动,用心用情帮助、用功用智带领贫困群众,“闯”出产业致富的新路。

位于大支坪镇南部的尚家村,山高坡陡,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2014年州纪委和2017年州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分别牵头驻村帮扶。驻村之初,帮扶单位、帮扶干部们的方案一项项被提出,又一次次被否决,进展始终不大。但他们坚信“越是艰难越向前”,一次次踩点调研、一次次集思广益,终于敲定脱贫方案——走“特色产业+农旅融合”的突围之路。

五载扶贫路,今朝结硕果。如今的尚家村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了茶叶1800亩、黄金梨500亩、白花桃200亩,新建标准化茶叶基地1000亩,于2017年成立了巴东县龙门峡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修建10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2019年3月,又引进湖北金果茶业有限公司,进一步解决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和品牌包装等问题。

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农旅融合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从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的积极支持,群众对我们发展农旅融合的思路已经欣然接受了。”该村党支部书记周和云介绍,靠着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尚家村得到了长足发展,再不复“漫山尽是石磐磐”的旧况,换成了“遍野石头生金砖”的新颜,村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尚家村的发展是大支坪镇扶贫干部们不辞辛劳、埋头苦干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在大支坪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扶贫干部们积累了大量有效可行的实战经验,精彩演绎“134”模式(一条产业链、三种模式、四大举措),探索出产业扶贫的“大支路径”。4个扶贫加工厂落地生根,让贫困户真正在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产业链上实现脱贫致富。“旅游+扶贫”、“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工厂”、“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初见成效,吸纳务工人员5500多人次,带动800多户贫困户增收。金融服务、技术培训、规模发展、招商引资不仅暖了民心,增了信心,更热了致富心。

人民群众:不等不靠 “奔”出幸福路

李亚军正在制作香椿水饺(资料图)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大支坪镇着力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坚持扶贫先扶智和志,冲破思想牢笼,挖掘各村特色,引进龙头企业,培育本土企业,打造“拳头”产业,组织贫困群众,打造一个个“产业村”,帮助贫困户实现收入不断线,脱贫不返贫。

巴东县绿之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亚军出生在柏杨坪村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为了脱贫,曾在家跑过运输,也曾出门打过工,但几年下来,还是一无所有,也一直找不到对象,这让家人一直很头疼。

2017年,李亚军听说发展香椿产业很有前景,就想着试一试。为了支持李亚军回村发展产业,驻村干部到各个小组开屋场院子会,动员村民积极加入香椿行业种植行列。随后,大支坪镇党委政府为李亚军贷了30万元的贴息贷款,解决了其资金、基地之困,并推荐他到宜昌参加产业培训。培训期间,李亚军结识了来自建始县高坪镇的侯著莲。两个创业青年,有了共同的话题,慢慢从工作接触深入到了生活。

为了支持李亚军的事业,侯著莲当起了贤内助,和他一起经营香椿生意。目前,李亚军的香椿基地发展到了980多亩,生产的香椿酱、香椿水饺、干制香椿等,已销往恩施其他县市、上海、深圳等地。

如今,李亚军不仅脱了贫、致了富,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在幸福的路上越走越欢喜,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和李亚军一样,在脱贫路上收获“幸福”的贫困群众数不胜数。近年来,贫困群众撸起袖子,踏实勤干,自力更生创造出以蔬菜、药材和茶叶为主导的“一长两短”特色产业。目前,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10990亩,药材种植面积达8670亩,茶叶种植面积2980亩。

易地搬迁:安居乐业 “创”出美好路

水谷坝村易迁安置点和配套厂房(谭德魁 摄)

乐业才能安居。大支坪镇深入贯彻落实“搬得进,能致富”的要求,不仅全面完成309户967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而且着力做好搬迁的“下篇文章”。

“兴业安居村和谐,永怀党恩民欢乐”,这是大支坪镇河罗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黄超在2018年刚刚搬进新家时,贴在大门两旁的对联,横批“欣欣向荣”。

如今,3年过去了,黄超家大红的对联已换了3次,但他仍然能记得最初搬家的喜悦。

黄超在一场煤矿事故中落下了终身残疾,日常生产生活依靠轮椅;后受地质灾害影响,居住房屋出现宽体裂缝,生活“雪上加霜”。就在他看不到生活希望的节点上,精准扶贫政策的“东风”吹进了千家万户,一家五口从破旧不堪的老房子搬到了100㎡的易迁新房,县残联为他送来了2万元的创业基金,村“尖刀班”为其落实了10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黄超从此走上了创业路,建起了养猪场。

“把村民们搬迁到一处,集中管理,统筹规划,在避开地质灾害、改善用水用电等的同时,也保证村民的后续发展致富。”大支坪镇易迁办负责人介绍道。2019年,易迁配套标准化厂房落户水谷坝村,修建过程中吸纳了周边安置点20余人务工,建成后还将易迁人口作为企业用人的优先选择。同时结合各村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积极引导易迁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促增收,大支坪镇非雨服装厂、大支坪大佳乐食品加工厂等企业还吸纳了临近安置户就业。

“搬迁以后,卫生医疗条件都比以前好太多,孩子上学也很方便。”邓先均说,他们夫妻俩现在在集镇非雨服装厂上班,每个月能有4000余元的收入,摆脱了之前的苦日子,逐步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下一步,大支坪镇将对搬迁户定期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及时发布就业岗位信息,结合实际引导群众外出务工或就近务工,确保安置点农户持续稳定脱贫。

集体经济:共建共享 “拼”出小康路

村民管护花椒

建设美丽乡村,繁荣经济是核心,发展集体经济是关键。近年来,大支坪镇跳出“就农业发展农业”的传统思路,坚持走共建共享的道路,着力壮大村集体经济。从“零”到“有”,从“有”到“强”,集体经济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我这十几亩花椒树,今年能增加收入2万多元,明年最少5万元。多亏去年村里引进的企业,我们老百姓也能当上‘有钱人’了!”长岭岗村花椒种植大户张和安聊起今年花椒的收成,欣喜万分。

为解决产业发展困境,2019年,大支坪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恩施亿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落户长岭岗村,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500亩。

“现在将村集体土地也转交给了亿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花椒,今年给了我们3万块钱的租费,而且有收入后公司还给我们百分之二的分红,今年我们集体经济收入已经突破了20万元,村集体经济通过二次分配,又可以帮扶困难家庭,发展公益项目,让全村老百姓都受益。以后集体经济收入还会越来越多。”长岭岗村党支部书记刘涛自豪地说。

近年来,大支坪镇创新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4+”模式(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把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成功取得了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中获得稳定收益的效果,走出了一条保障贫困群众长期稳定脱贫的小康路。

如今的大支坪镇,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正逐步形成,贫困村实现了村有致富产业,户有增收项目,越来越多贫困户依靠产业脱贫增收,朝着幸福小康的目标稳步迈进……

(云上巴东特约记者 邓淑媛  责任编辑  谭晓萍  审核人  邓毅)

(责任编辑:范一琳)

责任编辑 范一琳
分享到:

推荐阅读

便民服务

社会保障 交通出行
公积金 公安服务
职业资格 医疗健康
市场监管 法律服务

定制服务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长江云TV(湖北IP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