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关于认定第四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通知》,对全国4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予以认定,梅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榜上有名,为梅州唯一入选的产业园。
地处广东省东北部的梅县区,是全国最大的金柚种植基地,金柚是当地农民的主导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既是推动梅州柚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共同富裕的题中要义。
以创促建,以建提质。
自2019年批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梅县区根据“两园一轴两片区”的产业布局,在12个金柚主产镇规划建设产业园,按照“优种植、促融合,引科技、强品牌、重绿色、联农户”的工作思路,实施20个建设项目,全面完成五大创建任务,形成了“生产+加工+科技+品牌+流通”五位一体的金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闯出了一条以“园”兴农的梅县路径。
服务惠农
破除技术瓶颈 助柚农年增收40万元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能为普通柚农带来什么?
对于梅县区雁洋镇南福村老柚农黄开仿来说,答案是具象的——一年增收40万元。
1976年高中毕业后,黄开仿便回村种柚,一种就是40多年。如今,他们一家四口共同管理着近2000株柚树。由于此前生产管理较为传统粗放,种柚并未给他们带来可观的收入,多年前还欠下了10多万元的债务。
2020年冬,黄开仿迎来了转机。
“他们来我柚园,前前后后弄了一周,没想到第二年就有了惊喜。”给黄开仿带来惊喜的,是梅县区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过程中的“自选动作”——推行柚产业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简单来说,就是聚焦一家一户小农办不了、办不好或办了不划算的农业生产环节,聚焦制约柚产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中的突出短板,遴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高位换接良种、冬季修剪、冬季松土断根埋施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围绕落地环节,梅县区出台《关于开展柚产业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办法》,将金柚主产镇松口、雁洋、石扇、桃尧设为试点,为有意愿先行先试的种植户提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资金补助,以此打消柚农顾虑。
“梅县区大部分柚树生长期都有20—40年,在冬季修剪中,与黄开仿一样,多数柚农都采用‘平头修剪法’,树与树之间交叉阴蔽,滋生病虫害,柚果挂果位置外移,不利于膨大,造成成果商品率下降,施肥量增多。”梅县区农科所所长钟永辉分析,同时受限于用工成本,九成柚园没有进行翻土断根促根措施,而采取“穴施”方式,导致烧根现象。
找准病因,对症下药。经过塔形修剪、翻土断根促根等“专业改造”,黄开仿的柚园重焕生机,并于次年迎来了品质产量双提升。
“增产了11万斤,果形、糖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收购价自然也上来了,每斤比2020年高出0.3元,算下来一共增收了40万元!”卖完柚子后,黄开仿第一时间把欠了多年的债还清了。
尝到甜头的他,去年冬季又投入3万元,继续聘请专业人员到柚园作业,“小投入换取大收益,划算得很!”黄开仿笑道。
与黄开仿一样,松口镇铜琶村柚农饶志章亦是“吃过返寻味”。在去年聘请服务队上门高位换接1000株金柚良种后,近日他又让人上门换接了2000株。
“100%存活,而且都很健康,明年就能陆续挂果了。”饶志章说,其管理着1.3万株蜜柚树,由于采摘销售周期短、仓储成本高等问题,一直想将部分蜜柚树换接为金柚树,拉长产业周期,“服务必须点赞,一直想干又迟迟未干的事,终于干成了。”
截至目前,梅县区共遴选社会化服务主体4家,开展冬季修剪、松土埋施冬肥各26667株,进行蜜柚高位换接金柚良种53750株,使用绿色防控设备118套。
业内人士表示,为柚农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能有效应对金柚主产区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更能引领农业生产经营走向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绿色化,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智慧强农
开启创新探索 果园信息一“屏”掌控
一场酣畅的春雨后,步入梅县区雁洋镇南福村一处柚园,淡淡的柚香夹杂着泥土的芬芳,让人顿感惬意。忽然间,柚园内的微喷灌设施开始作业,柚园主人张利芬笑着向记者走来。
“刚刚是我在手机系统上控制设备进行喷灌。”张利芬将手机屏幕转向记者继续说道:“安装水肥一体化系统后,管理柚树省了不少心,天气干旱时,用手机操作就可以给柚树喷灌和施肥,比传统的人力喷灌更加精细高效,所以去年的柚子品质、产量都有大幅提升,价格也很喜人。”
这一改变,得益于“智慧农业”实施建设项目的开展。
“这个项目是梅县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过程中实施的20个项目之一,遍布果园的特制灌溉管道、果园长势监测站等设备与监测预警平台系统相连,农户利用手机端服务系统便可实现对柚园生产管理的远程控制。”说着,项目承建方相关负责人周启林带记者走向不远处的金柚智慧科技展厅。
步入展厅内,数字大屏正显示着种植物联网监测平台界面,温度、湿度、土壤pH值、光照强度等参数一应俱全。“系统会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果树易生虫害进行预警,对果树的长势进行监测,并推送相关农事指导信息。”周启林说。
数字赋能,“柚”再提质。
在创建过程中,梅县区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数据共享、加强应用、创新推广”的原则,规划建设了梅县金柚“1+1+5”智慧化工程,并建成38个物联网种植基地,进一步提升金柚产业“智慧含量”。
具体来说,“1”是指一个基础数据库,其中涵盖企业、种植户、设备等数据库及种植知识库;第二个“1”则是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包括种植物联网监测平台、市场流通大数据平台等;“5”则代表种植物联网管理、种植生产管理、农资管理、区块链溯源和柚服务系统5个信息业务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梅县区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溯源数据共享平台、农业生产基地全程视频溯源大数据监管平台以及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搭建了区镇村三级无缝监管网络,实现农产品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9.81%,筑牢了“舌尖上的安全”。
“实事求是地说,项目的建设开启了梅县区智慧农业从无到有的突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但距离全面推广应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梅县区农业农村局园区办主任梁元锥说,下一步,产业园将继续聚焦智慧农业,强化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提升大数据服务能力和农业生产经营智能化水平,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科技兴农
延链补链强链 将金柚“吃干榨净”
走进位于梅县新城的梅州市珍宝金柚实业有限公司线下销售点,金柚啤酒、果脯、金柚花茶等以柚子为原材料的精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其背后拥有年产10万吨的金柚原浆生产车间、年加工能力10万吨的果汁和其他金柚综合加工车间。
“因为外观不好、品质略次等原因,每年都有一成左右的金柚被白白丢弃,种植户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该公司总经理张伟斯告诉记者,事实上,次果、花、皮都可以深加工成健康食品,实现金柚全方位利用,变废为宝。
农产品深加工是连接初级农产品与最终消费的中间环节,不仅能够提升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分散农户农业生产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诚然,目前梅县区已开发出金柚原浆、金柚蜜饯、果汁、果脯、果酱、洗护用品等一系列金柚深加工产品,但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偏低等短板仍制约着金柚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瞄准短板攻坚,靶向发力突破。
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过程中,梅县区按照延链补链强链的思路,搭建柚类精深加工科技研发中心,组建南方金柚研究院和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引入邓秀新、吴厚玖、苏薇薇等专家领衔的科研团队,引进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等6家省级以上科研院所,聚焦柚苷提取等关键环节科研攻关,着重扶持企业发展金柚精深加工,致力让金柚“年年见”变成“天天见”。
作为梅县区金柚龙头企业,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行先试,在前期建成年烘干小柚果自动化生产线、年产250吨柚苷提取生产线的基础上,又于2020年在梅县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城东园区启动了高纯度柚苷提取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年产高纯度柚苷1000吨,年产值约2.5亿元。
记者在园区柚苷提取车间看到,逆流提取罐、离心机、结晶平台、浓缩机等生产设备一应俱全,技术人员正在对设备参数进行反复调试。“项目于去年底成功试产,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优化提升,预计一季度末可以实现投产。”梅州市梅州柚产业协会会长、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生说。
据其介绍,该公司还计划在柚苷提取车间旁边,打造以柚苷为原材料的金柚中药饮品加工车间,进一步延链强链。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等待设备进场安装调试,预计于6月试产。
发展柚苷提取,是梅县区深化科技赋能,将柚子“吃干榨净”的积极探索。通过收购农户柚小果进行柚苷提取,可以实现变成果一次收入为小果、成果二次收入。对企业而言,有稳定的加工原料;对柚农而言,有稳定的市场,实现双赢。
目前,梅县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共有加工企业5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0家,清洗、分级、分拣、包装柚果42.51万吨,金柚初加工转化率91.1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为3.12:1。
产业园名片
梅县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梅州柚—梅县金柚”为主导产业,园区国土总面积275.21万亩,辐射农户8.93万户、农业人口22.21万人。2021年,梅县金柚种植面积26.2万亩,产值43.5亿元。
在创建过程中,共实施建设项目20个,分别为科研平台、柚果产后初加工升级、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生产性服务业扶持、“梅州柚—梅县金柚”区域公用品牌提升、金柚产业经济研究与规划服务、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智慧农业、丘陵山区农业装备研发、梅州柚文化公园、贷款贴息、金柚产地仓储与加工示范园基础设施、电商物流集散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农业标准化两年行动计划、金柚高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柚果深加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美丽乡村、“四好农村公路”。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产业园项目建设基本完成。
数看产业园
主导产业三产融合
●3年来,扩种金柚2.6万亩、改良5万亩,全区金柚种植面积达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园区内金柚种植面积达21.02万亩,产量46.63万吨。
●梅县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金柚加工企业5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1家,商品化处理柚果42.51万吨,初加工转化率91.1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为3.12:1。
●园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13.21亿元;建成镇、村两级电商服务站166个,网络年销售额达7.22亿元,二三产业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79.63%。
金柚品牌效益凸显
●新建种植示范基地37个,实现标准化基地全覆盖;打造“木子李”“十记”“兴缘”“绿林”“嘉俊”等粤字号农业品牌17个,园区内“两品一标”认证81个,占比50.88%;“梅县金柚”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通过实施金柚“12221”市场营销行动,品牌价值达113.27亿元,位居全省首位。
技术装备水平提升
●2020年投入研发经费2755.7万元,比2018年增长4.5倍,近年获专利、成果登记等19项,成功研发药用柚苷、柚苷二氢查尔酮等5项生产工艺;建成10条无损检测生产线、20万平方米冷链仓储集散中心,农产品冷链流通率65.8%;建设基础数据资源库和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成5个信息业务应用系统、38个物联网种植基地。
推动绿色高效生产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0.89%,秸秆综合利用率91.2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91.02%,农药化肥施用强度10.38公斤/亩,节水灌溉覆盖率85.63%,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99.81%。
联农带农助农增收
●成立柚产业联盟、金柚协会和合作社联合社,与园区内63.67%的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土地流转得租金、入园就业得薪金、家庭经营得现金、入股分红得股金“一地生四金”多元增收机制。
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折股量化带动农户5778户,土地入股带动农户2078户,订单农业带动农户4万多户,“土地流转+保底分红”带动农户4066户;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9.89%,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万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2.46%。